为进一步推进秦岭北麓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科研项目的启动和顺利开展。8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务楼416会议室开展题为“秦岭生态保护的陕西行动——基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的文本分析”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殷峰担任主讲,学院全体教师聆听了本次讲座。
殷峰教授作题为“秦岭生态保护的陕西行动”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殷峰教授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背景、文本变化和实施成效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读。殷峰教授讲到,《条例》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在《条例》修订的文本上体现较为明显,特别体现在优化文字、完善程序、明确主体、从严保护等四个方面。《条例》修订的显著特征,首次确定了秦岭山系主梁、主要支脉的位置和保护范围;形成以海拔为基准、“海拔+区块+生态廊道”为特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山脉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手段的协同一体监测监管体系;为整治秦岭“五乱”提供制度保障,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约谈制度。《条例》的实施成效非常显著,陕西省六市三十九县从制度上、设置机构上、人力、财力等方面高度重视,健全由条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构成的制度体系,用好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持之以恒地有效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讲座结束后,殷峰教授谈到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和乡村振兴建设的角度做科学研究,建议坚持“小题大做”,深挖素材.段联合院长强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振兴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条件便利,易出科研成果。他指出,科研工作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依托,是学院发展的根基,也是学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希望青年教师惜时如金,抓住国家社会科学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机遇,在科研中提升自我,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